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
mod_vvisit_counter今天1764
mod_vvisit_counter昨天4335
mod_vvisit_counter這禮拜18784
mod_vvisit_counter上禮拜18804
mod_vvisit_counter這個月份119715
mod_vvisit_counter上個月份159828
mod_vvisit_counter總計21163514

 

人要有感恩之心,不要因善小而不為,不以惡小而為之。當人應貢獻一己之力,奉獻於眾生之上,這是福報。如果只知用藉口或是「剬言」來欺騙他人為不善之舉,而「剬言」乃是不實之言,予以掩飾,用假的藉口或斷章取義來欺騙眾生,推卸其行與責,這就是罪咎也!其罪能集一身,就可禍及子孫、降及己身,所以眾生不要不信,天網恢恢,疏而不漏。芸芸眾生,應隨時心存感恩,哪有不感念聖恩而不以己身來奉獻之!奉其心力,獻其心智,以報聖恩之浩蕩,而能將此恩澤,能引領延獲至子孫,當為之福。

所之,眾生切記,能奉獻之是福,能做之也是福,而不要只是抱持「立山觀岸」的想法,以站在高高的山上冷漠看著對岸,抱持他人因能做之而有所成就時,自己心中就忿忿不平;若他人因能做之而有不安順時,則悻悻而又自滿驕傲之,此重罪也。看人因做事而失敗時,就沾沾自喜,心想沒有我你是做不到的,若看人家做的好時,就忌妒且冷語說那又沒有什麼,就好像不管他人做何事時,自己不願奉獻其力就算了,還冷眼觀之更抱持沒有我你們就不行;更有眾生抱持,你叫我做我才做,沒叫我做就不做,此心態要不得! 吾神告知眾生,浩瀚天地之大「沒你不行,沒你也可以」,「願意做時,沒你不行」,「不願做時,沒你也可」。願意做,沒你是不行的;若你不願意做,總有人會替代你;你!沒什麼值得好驕傲的。人人須謙卑而行,必為浩大;人之驕縱,必為渺茫而小也!所之,願做,盡其力而行;不願意做,如宇宙之塵隨風而逝。

scroll back to top

 

每人有每人的質,也有每人的責任,這個「質」沒有所謂好與壞,只有一樣,就是有沒有要自我提升,那什麼叫做提升?就是人格、個性是否要讓人讚揚?在為人處事當中能自我期許,這叫做提升。那如果做盡不利於人時,就會讓人在背後講閒話,這就不是提升了。一個團體裡面,總是有好的一面與壞的一面,無意使壞的人不要自暴自棄,有意做好的人也不要自驕自傲,在這過程中彼此互相影響也需互相勉勵。再言,不管其他寺廟或眾生因不解宮中宮務而如何對待,這絕對不是重點,重點是在於是否有自我去認定自己的本份,就像眾生有心才有認同,認為每件事情都是他的責任,但是有的人卻覺得有人做就好,不用承擔沒關係,那不用承擔的過程中,會成就自己嗎?一定無法成就啊!為何?因為沒有磨練過,所以無法提升,再來,眾生是一個團體,團體就是要有團體的規矩,這才叫做團體。團體當中不能因為個人的喜怒哀樂來影響團體的運作,眾人要以團體的利益為依歸,不是用個人思想觀念來做依歸,不管做任何事情一定有不同的方式,也一定有計畫不同,但這個過程當中,少數要尊重多數,多數也要尊重少數,那為何要互相尊重呢?少數要尊重多數人的意見,做為所依所歸,那少部分的人所說的話,多數人也要去傾聽是否有理,如果有理,那多數人也是要去尊重他們,眾生不要因為個人的意見,不被受採用或者不被受重視,就自暴自棄,認為這個團體不對或不是,如果是這樣,那這個團體就以個人為依歸啦,那是否還能稱作團體?好比你們大師兄有個計畫也是要經過大公會,這就是尊重。

彼此互相要感恩,感恩什麼?因為互相都在學習當中,來提攜自我之個性,那這個過程當中你可能想不透、看不見,就猶如有人說過: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。諸葛孔明雖然聰明,但三個工匠齊心也能勝過他,所以互相之間要互相去感謝,才能互相去珍惜這個緣份,為何要珍惜?因為每一個人的生活環境、生活方式,有許多的喜哀悲樂,那這個過程中都希望能共享,如果沒人能與你共享,你是不是會覺得怪怪,所以人與人之間就像眾生所講的禮尚往來的交際,那這個交際不是用金錢而是用情份,但有時也是需要用少量的金錢物資來做為一個交換,那如果沒有這個過程就不算是交際了,同樣的,你們有喜慶的時候會有香蕉、喜餅種種來與人共享,這就叫交際,收到的人一聲祝福,那千句祝福、萬句祝福,無福也變有福,是不是這樣呢!所以人不要吝嗇小小的物資與金錢,這種就是以物易物而換來一份感情,所以少錢也是能換來一份情份,要真心珍惜才能珍惜這份福氣啊!如果沒有這些哪來尊重跟惜福,了解意思嗎?做每件事情有起有落當中,不外乎這三種寶「尊重、感恩、惜福」。分享是很重要的,人不要吝嗇自己一點喜氣去分享他人,能分享是一種福報,切記!每件事情、每項任務、每個過程眾生都要去學習,千萬不要自我、自恃。自我自恃之人必敗!

 

scroll back to top

 

芸芸眾生因俗事而疑惑,而藉求於宗教之途,解決其疑其惑,總希望能在於宗教信仰中,能借助於 眾聖尊指點迷津、指引方向,而在這過程之中,有的眾生能如願所達,有的卻無法如願所期,人為何有的能其如願,有的不如願以償,皆在於善德、福德、孝德當中,而在這三者以外,還有一個「誠」字,「誠」能以動之天地也,這「誠」開口就是誠心是也,比如:人與人交往之中,誠心誠意相托,若有誠心之者,被請托者必能盡其所力,使命必達;若無誠意者,凡事皆不自然、不順遂。

而人與人之間互相來往和神人之間的通達,也在於一個「誠」字,何謂「誠」?也就是說,若能誠心誠意相托相求,既使對方無力所及必定尋求其他方法助你一臂之力,毫無疑惑;但如果所托非人,那必將滅之、失之啊!那眾生必定質疑, 聖尊訓示:以誠待之,又何告知眾生,所托非人,那必將滅之、失之,是否為矛盾。這就是 本宮所言孝德、福德、善德三者皆俱,必其因善能引之,若三德都不俱,必有惡人到之、禍之,這就是孝德、福德、善德之三德為光明之點啊!儘而將引導眾生邁入光明之向,向於光明之境,總之,眾生啊!誠如本宮所示,人與人相處之道在於誠心誠意,而人與人之間是否真誠,彼此都會有心靈相通、相應,世間非議,真人(真誠的人、有智慧的人)面前不說假,真人面前不用裝,為何?真實知者,在他面前虛假,只是表面虛晃一招而已,既是,如何需裝飾其表呢?真人原本就是以誠待之,那你如此待之,只是虛虛幻幻,這虛幻當中,只是自辱其節、自辱其智啊!而此人也非有節、也非有智,因為你們在這不誠不意當中,哪有所謂的心靈相通,那既無心靈相通,又何來使命必達呢?

本宮比方甲、乙眾生兩者皆有俗事,皆不誠意祈求聖意,不是不信,只是,甲眾生認為俗事應由自己作為自己承擔,真無法承擔時, 眾聖尊必定於冥冥中庇佑,但真遇到坎坷時,心裡還是一直犯滴咕,但滴咕完了就沒事嗎?難也!說好聽是自立自強,說難聽就是倔強;再者,乙眾生總覺得品行不正而隱己罪身汗顏不敢親近 聖尊祈求聖意,又深怕力行善德不足,有如此之心境,被自己所為處罰(面臨困境)也是理所當然,這就是誠惶誠恐而非真誠真意了,但這個誠惶誠恐就是好嗎?非也!因為個性太過「倔」,當心中有疑惑時,有聖言能引導之,為何眾生不引以牽之呢?非等到誡之、傷之才來心悲也,皆枉難之。所以,眾生在於「倔」與「韌」之間,就要有中庸之道,可信不可迷, 聖尊之言詞,可做為異議討論,在異議討論中,去思考聖意所解何意?所示又何存?再來做為處理俗事之方針,而不要太過於「倔」,這也不是信。所之,宮中的信眾中,有些是甚為倔強者,但也有質疑者,甚至於藐視者,自謂聖意非聖意,而是凡人所言之,也有聽聞聖意又心存疑惑,此意是否為凡人所言?有如此之心境者,既是聖意也是歪意,為何歪意?因為有疑必不能所達之意,所之又何來聖意,就好像俗人所云:聖筊、聖筊,依如眾生所意,而引若此筊,當然是聖筊啦!因為眾生在求聖筊當中,只是要自己一個答案而已,只是希望 眾聖尊給予眾生希望的答案而已,而不是 聖尊的聖意。如果以 聖尊為聖意,那聖筊當中必有其意,聖籤當中必有其祕,籤文當中也必有所奧,那其中的奧義需要眾生靜思細想,所之為何有人能如願,為何有人不能如願,皆在於芸芸眾生的心所致,如果心識懷疑,聖意難予。如果誠心能定,聖意如堅。

所之眾生可以感受,在公壇之上,為何芸芸眾生未啟其口, 聖尊必道其緣,有的眾生甚至於開了口,敘述其事,而 聖尊所答非意,應答之間在於一個「心」字。所之,眾生引以想想,心這麼小,為何能通天達地;心這麼小,為何能彈指廣闊之天空;心這麼小,為何是如此的浩瀚渺茫,所之,眾生「誠意」可鑑天。 本宮所訓,眾生聽的清楚嗎?語詞瞭知嗎? 本宮只是告知眾生,每一件事情,每一壇訓示,銘於心、落於口、行於形,必當可提升個人之素質也,而不要匆匆一瞥,不要如風如雨,輕輕掠過,有辱 聖道。切記!眾生能得之福報,莫過於此。切記!眾生能學也莫過於此,能得堪為聖人。


scroll back to top

「應答」是做人最基本的禮貌,聽懂就需回答,聽不懂就說不懂,沒有什麼好矛盾的,當有疑遲的,也該有所回應。

為何眾生都要去記的別人對你的壞,而不會去記住別人對你的好呢!為何那麼在乎別人對你怎麼樣呢!那試問眾生,有沒有問問自己對待別人又是如何?

本宮在仁正聖殿之內,已明言諸字於書文之中,眾生看的到嗎?體會的到嗎?真的能去感受到嗎?為了希望別人給你的一些支持,若無法支持或是有怠慢之時,眾生就耿耿於懷呢!相反的,有些人不為何目的的對你一點點的恩、一點點的好,眾生有沒有湧泉以報?而眾生相反的,只記的別人對你的壞、對你的惡、對你的藐視、對你的怠慢,而忘了別人對你的點滴之恩,眾生彼此都有恩,什麼恩?提攜的恩。眾生感了恩嗎?尊了重嗎?惜了福?惜了緣嗎?

別人待你如何惡、待你如何傲慢,那是他的事,也與你無關,你可以不理他、不管他,但也不需要橫掛於心上,那只是讓自己傷,如何痛苦而已,因為你在乎!越在乎反而越傷,彼此何需如此!要在乎的是誰對你的點滴之恩,這個人才是你這一生的夥伴,才是你能托之以付,或許在你的親友也有如此之輩,他是嘮叨,他是愛管閒事,但他對人是真,這種人你們要跟他真心交往,當別人諷刺你,瞧不起你,或許當下眾生難過,眾生不平,那都是情緒的反應而已,你可以反應但不必罣礙,這就是你們眾生要學習的心法,但罣礙過了就要放了,嘮叨完了就要放了,忿忿不平完了就要放了,因為這只是情緒上的反應而已,難道,因此眾生就要把它當成永恆的仇嗎?

本宮問,當你們的親友、父母罵不罵你們?疼惜、愛護你的人會不會嘮叨你?但當你們危急的時候誰出現?當然是這些愛嘮叨你的人,那一些嘮叨你的人,就好像你們身為父母也是如此,會對子女苛求是因為怕他受傷,難道這種的忠誡之者,你們就沒辦法去感受而去提升嗎?不能嗎?若既然能,就不需要去計較這麼多,要計較的是怎麼湧泉以報點滴之情,這個湧泉以報,不是一定要討好,是一種尊重。對這種人你們要去尊重與疼惜,這才不枉為人啊!若只是記著那一些芝麻綠豆的仇懟瑣事。 本宮試問,會不會如野獸般?那你們是人嗎?是人,那就該做人的事,對人好的不必記,受人的永銘於心。

本宮告之眾生,天災綿綿,人禍悠悠,不能說滅亡,但日子會苦,這一種的苦,莫須有,無明的,或者說是共業。那眾生,或許你們的力沒有那麼大,但聚沙成塔,一人一沙與泥與水同和,齊力之堅,無可破摧,那既然沒辦法所摧,那是不是要堅韌不拔呢?不管誰待你們如何,也不需要去管人怎麼看你,要看自己的根是否紮的穩,紮的深,就好像風災來時,樹枝搖晃,樹根屹立,風災過後依然翠綠, 本宮說這個寓言,眾生聽的懂嗎?能記的住,那是寶,不能記的住,那就是和風,那就是春雨,在你們身上輕輕掠過而已。記著,當你們以後在另一個世界時,這都是需要你們去應證的,這都是你們人生道場中不可或缺的感悟,這些感悟能深深去應用,你們就是天人了,不能的話,什麼都不是了,就猶如身於地府之苦了。

scroll back to top
更多文章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