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
mod_vvisit_counter今天5849
mod_vvisit_counter昨天5512
mod_vvisit_counter這禮拜34979
mod_vvisit_counter上禮拜44605
mod_vvisit_counter這個月份123580
mod_vvisit_counter上個月份136587
mod_vvisit_counter總計21303966

何謂堅持,宮中自創業至今,總是以正道、正信、正念、正善來度化眾生,亦在道教和民間信仰當中與一般的民間信仰有所途不同,尤其民間信仰過程有根據各地風俗的禮俗,宮中和其他廟宇禮儀行規有所衝突,致使眾生產生矛盾。

眾生必須堅持的信念,不是同流合污、隨和水所流,隨風所飄,必須要有一股清流,來影響其他,要有一股清流必須要有開溝闢河,過程中必定是辛苦艱難,不一定被別人所認同,也會遭到謾罵恥笑,甚至以不屑的眼光來對待,這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眾生是否堅持這些的信念。二十年來,宮中一路跌跌撞撞所成,在過程眾生學習成長,學習正念之觀,養成正確理念給眷屬,雖不至理想化的成就,但總不是同於他人共為合汙之路,這是眾生值得自我讚嘆之處,在過程當中眾生感念眾聖尊的教育,眾聖尊給眾生雖是有挫折,上蒼要讓人擁有智慧,必須有挫折,能挫而不折,能為勇者,堪為有勇有謀,若不能受坎坷所挫,則是匹夫之謀。

眾生的堅持的是選擇四正之學,因為開墾成流之路,這才是眾生所要做,回想過去往往,一間廟宇在民宅之中能建成皇殿,這過程都是眾生胼手胝足所為,眾人在無形當中所創造內心值得欣慰的成果,默默在旁參與聖業的人更多,都是眾生古錐可愛之處,用正信之念,無所求之為,這就是需要眾生堅持的,不一定要和人相同,好的要和人同樣,壞的能和人同樣嗎?眾生所要堅持的就是這一點點的真與一點點的正。眾生要思考,尤其是帶領者心路不正,心思邪鬼,那如何帶領眾生往這條路走,所以正當之路要眾生勉力而為,手牽手共創聖業。

再訓示眾生,人受他人之施,必須飲水思源,湧泉以報,但施福於人,有幫助他人之時,不可掛足於口中,到處宣揚,幫助別人一點點,卻到處宣揚,使對方沒有面子,幫助人是要讓人脫離苦難,而不是背負被施捨之心,受施者不但不會感恩,反而更怨恨於你,所做之事有功沒果,反而得到惡果。眾生愚痴啊,借貸金錢於人,明明債務已償還,卻還到處宣揚,這只會令人棄厭,這是眾生愚痴之處啊!施不忘報,受必報恩,會施福不輕言掛於口中,這是上善,默默的做,不知所為,隨人所行,這叫做中善,也不知做的是對不對,這是沒有智慧的做,另一種是有所求而做是有條件的做謂之小善,做完善事才埋怨憎恨這不是行善而是行惡。所以眾生要了解為什麼有些人明明做很多善事,為什麼卻得不到善報呢?

   眾生切記行善、行孝重善重孝不求回報,即使受挫受難被辱罵,被謠言所中傷,還能堅持行善行孝,這才是真正善、真正的孝。受罵必有過必有錯,被汙衊必有不通之處,在說明當中修其缺失,完成善業。

 

scroll back to top

     責任是什麼?承擔又是什麼?責任乃是眾生面對任何問題願意去承擔,承擔是面對任何事的承擔力,歡喜、願意的去承擔,所謂承擔,承擔從領導者或負責人做起,所謂的首領、領導者要有膽識的承擔、慈悲的承擔、做事的承擔這三種承擔力。領導者要能樂觀承擔、有自信承擔、有願力,更要有智慧。不管基層如何的成敗,總是由領導者來承擔所有,不可因下屬的過錯,以其他推諉之辭,來推卸、免卻責任。有功果者,不能概括承受,必須將善功分擔下屬之間,這才是承擔,也叫做責任。

     人若有責任承擔自有慈悲心,每件事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,每件事有需勞力勞心付出之時,必先以自己家屬來擔任之,有奉獻之時,猶如愚公移山一般,不會找其他人,一定是自己妻子等家屬一鋤一掘中有益眾生,這就是慈悲的承擔。有一份利人福世昇華願意,共赴此為責任,將己身的勞苦拋往大海,無形中培養出泱泱大範,可享萬年香火。此人要分擔共受下屬所犯的過錯,承擔惡果的責任。這乃是有責任之慈悲者要承擔的,不會埋天怨地,時刻有益眾生,此人必定勞心勞力,但未必能享萬年共載,必須魂歸九霄蓋棺論定,才能為世人所欽服。

    世人所承擔只是自私自利、起心動念都是為己心為要,一切的付出都是為子孫或是己利設想,從不為他人所設想,若有勞心勞力之事要擔當,如果他是責任的擔當者,不會將子女先推之,將別人的子女推為前線,用萬般的藉口,沒時間推諉之辭,但是有功之時,一手包攬,功於自己,普羅大眾,鸞生弟子可見一般,所以此眾生時時刻刻不能自得快樂,攻心計較,如何為子女家屬設想,以此心之嘆培養子女家庭,凡事之間圖行方便之利,猶如麻雀占巢一般,從別人的付出勞力占為己有,凡事在奉獻中總不能為他人設想,總不會將他人子女設想為第一位,此人在人際關係,不受人敬重,實為可悲可嘆,無形中影響子女家屬,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,將別人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,將自己的付出都是難能可貴,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,千對萬對都是自己對,慢慢將自己困於寸地之牢,總有大慈悲者包容、體諒此人,但卻不能改過、懺悔,實在可悲之人。

     在行於奉獻之事,以自我歡喜之心、自我之心,對此事有利有興趣便投入此事,不是信心滿滿或是厭倦之時,要他拋頭露面是很難的,推諉藉口之辭,如山之高,如海之闊,眾生之失,不能自我開發、自我開拓,推諉他人之上,由他人子女承擔,自己的眷屬是血肉,別人子女都不是,養成子女無智無慧無能,將來如何有大成就。

     用責任承擔來勉勵眾生,當初信心滿滿所發的誓言,提攜精進共創聖業,如風中之語,消失無踪,一切罪過自我承擔。眾生是入道之者,住持要承擔你們所有的過錯,眾生愚痴,不知宮中事務真相,回家亂傳,家屬不知曲直,埋怨宮中,只是斷了善緣,眾生到宮中不知學習,狂言謾罵,不知慎言慎行,承諾種種,卻用很多藉口塘塞,所有罪過都是住持承受。眾生能體會自我之地,忖量自力之為,從不忖量他人之苦,他人之難,眾生推諉年紀老邁,回頭一看高齡七八十歲的老者還在做資源回收,用自己的小力,完成大善之愛。眾生深思!深思!

 

scroll back to top

  每個人都帶有本性,也就是習性,習性的好與壞,善與惡,隨著環境的不同,就有如各地的土壤,有的酸性、有的鹹地、有的沙地、有的黏土,所培育出來的根系也就不同。每個人自從娘胎呱呱落地,帶著元辰而降世,習性的好壞為之先天所定,能修能改,才為後天所培養,人不能老口中掛著說:這是本性如此,個性使然,所以不能改,讓自己不能向善,不能脫胎換骨。

  人生是一條覺醒的路;也是學習的旅程,學習的方法是道法自然,從自然間養精蓄銳,而不是固步自封,把自己圈禁在自我裡,生活怎能安然?怎能自在?人生數十年,有人安然自在,有人窮困潦倒、有人埋天怨地,為何會窮困潦倒?原因在於眾生不願意、不面對、也不改變壞習性。當永生之日到來時,只有徒增傷悲。

 

scroll back to top

   「上樑不正則下樑歪」眾生為子女鬩牆而感嘆。其子女鬩牆無非是為了爭產而來,上自帝王之家,下至販夫走卒皆然如此,其原因都是因父母教育偏差而致。父母或許特別關愛某個子女,在名利財產上偏袒某一方,以致形成兄弟鬩牆。

   在生活起居上,富有家庭的子女總為了爭產而互戕,貧困家庭之手足卻能團結,兄弟和合其利斷金。因為父母偏袒,子女間明爭暗鬥,為了多一分金錢名利,導致父母不能安,家不能全,為何如此?父母生前不能安妥,盲目偏袒某位子女,子女們觀在眼中,鬥在心底,父母即使躺在棺木中也不得安寧,子女不能明大理、識大體,越是富有紛爭也越大。

   凡塵中被父母愈寵的子女,子女愈忤逆父母,愈是不能承歡膝下,反而是被責罵愈多的子女,愈能承歡膝下,因為被責備的子女們懂得感恩,被寵溺的子女,慾望如深淵,不能填滿,認為父母給得都是理所當然,從不知感恩父母,更不懂得孝順,這才是父母最痛之處。

   眾生常感嘆,當之惡運降臨時,認為自己又無行惡事,也沒有殺人放火,為何家庭子女卻是如此的不合、兄弟鬩牆;怪只能怪身做父母偏袒溺愛,沒有好好教育子女道德觀念,只有物質補償的寵愛,這種愛是世上最毒害的,讓子女沒有成長的機會,剝奪子女獨立生存的生活歷練。而金錢的教育,只能讓父母有錢時強歡膝下,沒錢時誰也不願照顧父母,真所謂「久病無孝子」、「孩子是要父母教育的,而不是來寵溺的」,誠為天下為人父母者,必當深思、深思!

scroll back to top

   「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」,報應之間,並非不報,是時候未到。善惡之報並不是眾生所觀、所言因緣聚合當中,報應在當事人身上。

   人生在世當中,有人奉獻其力,但卻不能善終,是因為餘秧未盡,事情並未從善,若能徹悟懺悔,將惡緣轉為善因,災禍將遠離。行惡之人為何能善終,那是因為善德未了,善德既了,災禍將近。

   眾生在行善,並非無報,眾生果報,人事物來自所觀,眾生在善業中付出心血,獻出心力,心頭滿滿歡喜。有人奉獻,但處處斤斤計較,如此果報自然淡薄。

   所謂奉獻,在在都是歡喜不是假戲,不是逢場作戲,真心以對,終有善報。有人行善奉獻當中,巧於喜歡毀謗他人之行,背後批評他人,指桑罵槐,沒有印證真假就辱罵他人,雖是奉獻如山如海,但猶如擔沙填海,也是沒用。眾生愚痴無知,喜歡背後毀謗他人,此罪重大。廟堂之上,說出毀謗他人名節,就算散盡家財奉獻,也未能贖罪。

   被毀謗之人,不予計較,其心胸大如海,乃為包容之心,其功德如山。人之名節,如山高如海之闊,誣告他人,虛虛假假之過,實在是傷害自我之功德,眾生不可不謹慎。

 

 

scroll back to top
更多文章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