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昌帝君聖紀
聖壽:二月初三日
文昌帝君又稱梓潼帝君,為主宰功名學祿之神。據《明史.禮誌》載:梓潼帝君姓張名亞子,居屬七曲山,仕晉戰歿,人為立廟祀之,唐宋屢封至英顯王。文昌帝君,因世居四川梓潼又稱為梓潼帝君,而蜀地之張亞子祠即梓潼神廟,為最初起源地。道教謂梓潼帝君掌文昌府事,及人間祿籍,故元朝加封為帝君,天下學亦有祠祀者,歲二月三日生辰,遺祭。《歷代神仙通鑑》云:文昌帝君上主三十三天仙籍,中主人間壽天禍福,下主十八地獄輪迴。
文昌本是天體中的一座星座。《楚辭注》云:文昌六星,在北斗魁前。高厚《蒙術》云:文昌六星在北斗之左,其六星各有神司職守,一曰上將,主建威武;二曰次將,主正左右;三曰貴相,主理文緒;四曰司祿,主賞功晉爵;五曰司命,主災咎;六曰司寇,主佐理寶,均屬紫微垣。
道教認為:文昌明,文運將興。《雲笈七籤》:文昌星神君,字先常,天子司命之符也。中央司命者,或曰制命丈人,主生年之本命,攝壽天之簡札,太一變魂而符列,司命混合太一,以行籍而由之,故稱丈人焉。名理明,初字元度卿,一名神宗,一名靈華。太上老君曰:左司命一人也,姓韓名諱思,字元信,長樂人也。司靈、司罰等屬焉。左司命有三十六大員官。右司命姓張名諱獲邑,字子良,廣陽人也。司祿,司非等屬焉。右司命也有三十六大員官。天師曰:韓、張二司命,皆漢高帝之臣也。文昌神應世化生,有七十三化,七十九化之說。
從唐代起,歷代帝王對文昌帝君均有優隆的封祀。唐明皇狩蜀,傳說神迎於駟馬橋,因而追封為左丞相;而唐僖宗播遷,文昌帝君因禦助有功,被封為濟順王。宋代,因科舉制度受到百姓重視,於是各地祀禱文昌帝君保佑功名利祿,風氣猶盛。宋真宗四年(公元一00一年)神助平亂有功,封文昌帝君為「英顯武烈王」。趙宋時,宋太祖賜封為「聖文仁武孝德聖烈王」,宋理宗景定五年(公元一二六四年)三月二十九日封文昌帝君為「神義聖武孝德忠仁王」,元仁宗延佑三年(公元一三一六年)七月七日累封至「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」。
宋元有道士假托梓潼帝君降筆作《清河內傳》自述其身世:予生於周初,迄今有七十三化矣。西晉之末,再遊人間之初,忽至會稽之陰,見一隱者,年五十許、具香燈仰天而祈。時中春之夜,天文燦爛,張、翼二宿昭然在上。俯而聽之,隱者姓張,適符列宿之一,予於是生焉。張氏出黃帝之子名揮,始造張羅網,世掌其職,子孫因以張為姓,顯於吳地、予生及冠,母病疽重,乃為吮之,並於夜中自割股肉烹而供,母病遂癒。後值瘟疫流行,夢神授以大洞仙經並法籙,謂可治邪祛瘟,行之果驗,玉帝乃命掌天曹桂籍文昌之事。
信仰中以文昌帝君、三台星君、文曲星君、魁鉞星君、奎宿星君為五文昌作為奉祀,亦有以文昌帝君、孚佑帝君、文衡聖帝、朱衣(又稱紫陽)夫子、文魁星君為五文昌。《文昌大洞仙經》為道教重要經典,而《文昌功過格》及《陰騭文》則為衡計世人日常為為善為過範書,都是學道者應有的知識。道教的經典亦有《道品經》《霞品經》《桂品經》的分類,《桂品經》就是「文昌的規範」,亦即《文昌帝君大洞真經》《文昌帝君純孝經》《文昌帝本願經》也。
本廟住持方丈 玉欽居士 敬撰
祈求賜榜文疏
本廟亦有提供 請洽服務台
或請下載附件檔以A4黃紙列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