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mod_vvisit_counter
mod_vvisit_counter今天705
mod_vvisit_counter昨天4483
mod_vvisit_counter這禮拜24323
mod_vvisit_counter上禮拜44605
mod_vvisit_counter這個月份112924
mod_vvisit_counter上個月份136587
mod_vvisit_counter總計21293310

八卦神君

 

八卦自遠古經書中的記載便有伏羲創八卦王天下,「龍馬負圖」得而畫八卦,該圖古稱為「河圖」。乃用黑白環點示數、排列成圖。即一六數居下,二七數居上,三八數居左,四九數居右,五十數居中。如「大禹」治水,理龜載文於背,得而因之成「九疇」,謂之「書」,古稱為「雒書」。後來見到的「洛書」,沒有文字,也是用黑白環點示數的「圖」(亦稱洛圖)。該圖有言曰:戴九履一、左三右七、二四為肩、六八為足、五環居中。而夏禹將其擴充為六十四卦,六十四卦被記載在《連山》一書,《連山》以「艮」為第一卦。到了商朝,六十四卦的次序被重新排列,被記載在《歸藏》一書,以「坤」為第一卦。因此而締造出「周易」一書。後來世人依據司馬遷《史記》所記「文王拘而演周易」,因此認為《易經》是商朝末年、西周之初的時候確立,是周文王奠定了《易經》以「乾」為第一卦,並為每一卦寫下「卦辭」(卦象的解釋)。周文王之子與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則被認為是「爻辭」(每一爻的解釋)的創立者。卦辭和爻辭的內容不單影響周朝的歷史,也影響到「詩經」的文學風格。

後人更以「無極生太極、太極生兩儀、兩儀生四象、四象生八卦、八卦生六十四卦」來解釋的卦的構成。太極()便是代表之一,傳統的太極圖代表了陰陽互補;一分為二,分開了陰和陽,即是兩儀;二分為四,即是四象:太陽、少陽、少陰、太陰;四分為八,即是八卦;兩個八卦相疊,即成八八六十四卦。

八卦不僅是《周易》中所代表的符號而已,更在道教神仙譜系中,被賦予人格神的意義。如《太上老君中經》卷上云:「八卦天神下遊人間,宿衛太一,為八方使者,主八節日。上計較,定吉凶。更有其名諱:

 乾神,字仲尼,號曰伏羲;

  坎神,字大曾子;

  艮神,字照光玉;      

 震神,字小曾子;

  巽神,字大夏侯;

  離神,字文昌;

  坤神,字楊翟,王號曰女媧;

  兌神,字一世(原注:一云字八世)。        

常以八節之日,存念之,其神皆在臍中,令人延年。」

  而《太上老君中經》也談到八卦神應用於身體五臟鍾。如書云:「臍者,人之命也。一名中極,一名太淵,一名崑崙,一名特樞,一名五城。五城中有五真人。五城者,五帝也。五城之外有八使者,八卦神也。並太一為九卿。八卦之外有十二樓者,十二太子十二大夫也,並三焦神合為二十七大夫。四支(四肢)神為八十一元士。故五城真人主四時上計,八(卦)神主八節日上計,十二大夫主十二月,以晦日上計,月月不得懈怠,即免計上事,常當存念留之。        

因有如此記載所以廟中將八卦神君篆刻於三清聖殿內。

 

本廟住持方丈 玉欽居士 敬撰


 

scroll back to top